锻造品牌靠质量
——来自中国制造业一线的调研报告之二
7月22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深井镇荒山上的风光互补发电场。截至今年上半年,冀北电网新能源出力最大值达886.9万千瓦,占冀北区域发电比重为51.4%。目前,国网冀北电力已基本满足张承地区新能源并网需求,“十三五”后3年,公司计划建设特高压以及11项500千伏交流工程,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通道建设,解决大规模送出难题。 陈晓东 摄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不仅见证了物质品种的极大丰富,更见证了产品质量与品牌的不断跃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93.7%,产品满意度水平明显提高。赛迪规划所研究员岳维松表示,经过40年的奋力追赶,我国在家电、手机等大部分工业产品上,质量水平已与国外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甚至“略有领先”。
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
走进位于杭州湾的吉利研发中心展厅,领克、博瑞、博越……一辆辆高颜值、充满时尚科技感的新车,让人仿佛置身国际顶级车展。
“这都是吉利近年来新上市的车型。”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了76.66万辆,同比增长44%,远超中国车市整体4%的增幅。
吉利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之所以如此出众,首先是产品质量上来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前不久发布的C—NCAP成绩显示,领克 01获得60.1的高分,这是现行中国汽车安全碰撞标准体系中唯一一款获得超五星成绩的车型。
10多年前吉利汽车在人们眼中并不咋地。“上坡要推,雨天撑伞,晚上独眼龙。”作为吉利汽车路桥基地总装厂一名技术质量员,吕义聪至今还记得当初人们对吉利汽车的调侃,但经过吉利人的艰苦努力,“现在吉利的产品质量已能够比肩外资品牌”。
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质量跃升的缩影。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不仅产量小,而且品种少,“缺重少轻,轿车基本空白”。更重要的是,质量差。不过,今天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年销量近2900万辆。
造船业也在提质增效。在长兴岛零号基地码头,一艘高达60米的大船即将竣工。“这是海外客户定制的大型液化气(LNG)运输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总装二部部长左德权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交付18艘LNG船,没有一个漏点,这些高质量的巨轮已成为穿梭于大洋之上的中国荣耀”。
“从质量看,尽管我国还有不少工业产品在一致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我国模具产品使用寿命一般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至50%。”岳维松表示,但经过40年的追赶,中国制造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比2016年提高12.5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我国制造企业对中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适应性增强,产品满意度不断提高。
全面提高体系创造力
大型液化气(LNG)运输船,集高技术难度、高可靠性要求和高附加值于一身,被喻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全球掌握这一制造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
“面对这一‘超级工程’,我们沪东中华没有却步,而是投资10多亿元,历经十年磨砺,攻克了零下163摄氏度的超低温液货维护、耐超低温液货驳运、特殊动力控制三大核心技术,自主研制成功绝缘箱、殷瓦管、泵塔三大核心部件,成功摘得了这颗闪亮的‘明珠’。”提到这一成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沪东中华董事长陈建良显得特别自豪。
高质量的产品,既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先进管理水平的必然反映。“大型客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产品,涉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及供应商,所以在强化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管理创新。”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总经理助理吴跃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基本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产品实现和产品经营过程,坚持自主创新,整合全球资源,协同高效运行,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COMAC管理体系。
在宁波杭州湾,记者看到,总投资60多亿元的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部已经建成运营。这里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研发技术中心、整车试验中心、动力总成试验中心、整车试制中心及其生活配套措施,集设计研发、试验试制、质量控制、供应商协同开发于一体,能够进行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和总成试验,新能源电机的性能试验、底盘耐久试验、整车分析评价、结构研究及测量等,承载着吉利汽车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突破重任。
“目前,吉利汽车已形成在杭州、宁波、哥德堡、考文垂四大研发中心和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加利福尼亚四大造型中心,拥有1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告诉记者,近年来吉利产能之所以能够大幅度跃升,不仅在于研发实力的增强,还在于制造、采购、营销、人才的培训等方方面面的进击。
从单一技术的突破,到体系能力的全方位构建,中国制造正奋力迈向“中国质造”。
锻造中国品牌新高度
7月15日,青岛奥帆中心,吉利汽车“向上的我们——帝豪家族200万豪友冠军之夜”盛典在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前夕举行。来到现场的每一位帝豪车主分享了自己与吉利的鲜活故事,真情打动人心,以至于站在舞台中央的吉利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发言时数次哽咽落泪。
“虽然中国汽车年销量早已跃居全球第一,但乘用车市场56%的都是外国汽车品牌,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40%以上都是中低端的品牌,都是价格便宜的品牌,利润很少,有的根本不挣钱。”李书福坦言,品牌作为质量、技术、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的有效承载体,代表着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更代表着产业链的高端和高附加值,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代表,当务之急就是要扎扎实实提升品牌力。
品牌力哪里来?“吉利采取了3种方式齐头并进。”李书福说,一是做好产品。从最初的“让老百姓买得起的车”,经“要造最安全、环保、节能的好车”,最终进化到了“造每个人的精品车”,吉利在产品上实现了转型升级。二是并购高端品牌。通过对沃尔沃轿车的收购,吉利既获得了更先进的技术,也极大提升了自身品牌形象。三是推出新中高端品牌。吉利与沃尔沃联手,针对市场“越级对标”,成功打造出领克。
“以前我们卖车,最怕消费者回来,因为他会带来一个帮忙吵架的人;现在我们卖车,最喜欢消费者回来,因为他会带来一个新客户。其中,郑州有个消费者,这几年就介绍了37个客户。”谈到品牌的变化,林杰感慨,“经过持续不断地积累蓄力,吉利汽车在消费者中的口碑越来越好!”
汽车产业是全球竞争性最强的产业之一,消费者主要以品牌衡量其实力。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自己的品牌没有溢价能力,就永远只能屈居价值链低端。尽管如此,中国车企不放弃,不气馁,包括吉利、长城、长安、传祺、东风、福田等自主品牌都在奋力向上。
世界经济版图不是以产品规模,而是以品牌实力划分的。当前,我国已形成了海尔、联想、华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真正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不多,制造业品牌建设依然任重道远。(记者 杨忠阳)
锻造品牌靠质量
——来自中国制造业一线的调研报告之二
7月22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深井镇荒山上的风光互补发电场。截至今年上半年,冀北电网新能源出力最大值达886.9万千瓦,占冀北区域发电比重为51.4%。目前,国网冀北电力已基本满足张承地区新能源并网需求,“十三五”后3年,公司计划建设特高压以及11项500千伏交流工程,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通道建设,解决大规模送出难题。 陈晓东 摄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不仅见证了物质品种的极大丰富,更见证了产品质量与品牌的不断跃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93.7%,产品满意度水平明显提高。赛迪规划所研究员岳维松表示,经过40年的奋力追赶,我国在家电、手机等大部分工业产品上,质量水平已与国外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甚至“略有领先”。
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
走进位于杭州湾的吉利研发中心展厅,领克、博瑞、博越……一辆辆高颜值、充满时尚科技感的新车,让人仿佛置身国际顶级车展。
“这都是吉利近年来新上市的车型。”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了76.66万辆,同比增长44%,远超中国车市整体4%的增幅。
吉利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之所以如此出众,首先是产品质量上来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前不久发布的C—NCAP成绩显示,领克 01获得60.1的高分,这是现行中国汽车安全碰撞标准体系中唯一一款获得超五星成绩的车型。
10多年前吉利汽车在人们眼中并不咋地。“上坡要推,雨天撑伞,晚上独眼龙。”作为吉利汽车路桥基地总装厂一名技术质量员,吕义聪至今还记得当初人们对吉利汽车的调侃,但经过吉利人的艰苦努力,“现在吉利的产品质量已能够比肩外资品牌”。
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质量跃升的缩影。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不仅产量小,而且品种少,“缺重少轻,轿车基本空白”。更重要的是,质量差。不过,今天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年销量近2900万辆。
造船业也在提质增效。在长兴岛零号基地码头,一艘高达60米的大船即将竣工。“这是海外客户定制的大型液化气(LNG)运输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总装二部部长左德权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交付18艘LNG船,没有一个漏点,这些高质量的巨轮已成为穿梭于大洋之上的中国荣耀”。
“从质量看,尽管我国还有不少工业产品在一致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我国模具产品使用寿命一般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至50%。”岳维松表示,但经过40年的追赶,中国制造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比2016年提高12.5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我国制造企业对中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适应性增强,产品满意度不断提高。
全面提高体系创造力
大型液化气(LNG)运输船,集高技术难度、高可靠性要求和高附加值于一身,被喻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全球掌握这一制造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
“面对这一‘超级工程’,我们沪东中华没有却步,而是投资10多亿元,历经十年磨砺,攻克了零下163摄氏度的超低温液货维护、耐超低温液货驳运、特殊动力控制三大核心技术,自主研制成功绝缘箱、殷瓦管、泵塔三大核心部件,成功摘得了这颗闪亮的‘明珠’。”提到这一成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沪东中华董事长陈建良显得特别自豪。
高质量的产品,既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先进管理水平的必然反映。“大型客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产品,涉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及供应商,所以在强化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管理创新。”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总经理助理吴跃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基本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产品实现和产品经营过程,坚持自主创新,整合全球资源,协同高效运行,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COMAC管理体系。
在宁波杭州湾,记者看到,总投资60多亿元的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部已经建成运营。这里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研发技术中心、整车试验中心、动力总成试验中心、整车试制中心及其生活配套措施,集设计研发、试验试制、质量控制、供应商协同开发于一体,能够进行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和总成试验,新能源电机的性能试验、底盘耐久试验、整车分析评价、结构研究及测量等,承载着吉利汽车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突破重任。
“目前,吉利汽车已形成在杭州、宁波、哥德堡、考文垂四大研发中心和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加利福尼亚四大造型中心,拥有1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告诉记者,近年来吉利产能之所以能够大幅度跃升,不仅在于研发实力的增强,还在于制造、采购、营销、人才的培训等方方面面的进击。
从单一技术的突破,到体系能力的全方位构建,中国制造正奋力迈向“中国质造”。
锻造中国品牌新高度
7月15日,青岛奥帆中心,吉利汽车“向上的我们——帝豪家族200万豪友冠军之夜”盛典在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前夕举行。来到现场的每一位帝豪车主分享了自己与吉利的鲜活故事,真情打动人心,以至于站在舞台中央的吉利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发言时数次哽咽落泪。
“虽然中国汽车年销量早已跃居全球第一,但乘用车市场56%的都是外国汽车品牌,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40%以上都是中低端的品牌,都是价格便宜的品牌,利润很少,有的根本不挣钱。”李书福坦言,品牌作为质量、技术、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的有效承载体,代表着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更代表着产业链的高端和高附加值,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代表,当务之急就是要扎扎实实提升品牌力。
品牌力哪里来?“吉利采取了3种方式齐头并进。”李书福说,一是做好产品。从最初的“让老百姓买得起的车”,经“要造最安全、环保、节能的好车”,最终进化到了“造每个人的精品车”,吉利在产品上实现了转型升级。二是并购高端品牌。通过对沃尔沃轿车的收购,吉利既获得了更先进的技术,也极大提升了自身品牌形象。三是推出新中高端品牌。吉利与沃尔沃联手,针对市场“越级对标”,成功打造出领克。
“以前我们卖车,最怕消费者回来,因为他会带来一个帮忙吵架的人;现在我们卖车,最喜欢消费者回来,因为他会带来一个新客户。其中,郑州有个消费者,这几年就介绍了37个客户。”谈到品牌的变化,林杰感慨,“经过持续不断地积累蓄力,吉利汽车在消费者中的口碑越来越好!”
汽车产业是全球竞争性最强的产业之一,消费者主要以品牌衡量其实力。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自己的品牌没有溢价能力,就永远只能屈居价值链低端。尽管如此,中国车企不放弃,不气馁,包括吉利、长城、长安、传祺、东风、福田等自主品牌都在奋力向上。
世界经济版图不是以产品规模,而是以品牌实力划分的。当前,我国已形成了海尔、联想、华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真正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不多,制造业品牌建设依然任重道远。(记者 杨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