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罹患某些疾病的机会也在增加。这些疾病大都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往往有严重的后果。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为疾病争取早期治疗提供积极的指导和帮助,健康检查结果的各种指标也可作为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
春季,人体进入新一轮的生长周期,也是体检的最佳季节。那么,什么年龄的人该去做体检?正常体检周期是多久?体检时哪些项目必做呢?
身体健康人群每年体检一次即可
现在体检已经成为很多单位的福利,基本都是一年一次。一般来说,身体状况健康良好的人,每年检查一次就可以了。至于检查的基本项目,应该包括心、肺、肝、胆、胃、前列腺、乳腺、生殖系统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压、肝功、肾功、血糖、肝炎、肿瘤标志物等重要指标。
相比之下,慢性疾病患者或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除了全面系统的体检之外,每3至6个月还应该进行一次专项的针对性体检。比如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检查心脑血管系统,长期吸烟的人应定期做低剂量的螺旋 CT 检查,肝病患者则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此外,在常规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特殊指标比如肿瘤指标升高,而原因暂时却又无法明确,那就应该每隔一两个月复查一次,追踪相关指标的变化,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体检套餐方便但不适用于所有人
大型连锁体检机构和正规医院体检中心等,一般都会提供体检套餐供人们选择。对于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来说,选择体检套餐更为方便快捷。但体检套餐也存在专业性和针对性差等问题,有可能导致该查的没查、不该查的查了一大堆。
所以大家在体检之前,不妨先去医院或者体检中心,与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交流,经过详细地问病查体、沟通交流后,选定专业性高、针对性强的体检项目。一般来说,应优先选择针对不适症状和自己强烈关注的体检项目。比如,时常感觉头疼者应优先选择针对头疼的相关体检项目,担心患肿瘤者不妨选择肿瘤筛查项目等。
报告出来细读看不懂的要找医生
一般来说,体检机构会在一周内出具体检报告,并标注出有异常的项目。体检者在拿到报告之后,应仔细阅读体检。如果看不懂,不妨向体检机构或者专业医生咨询,若发现问题,则转入相应的专科进一步诊治。比如发现肝炎,转入肝病专科;发现肺部感染,转入呼吸内科;发现高血压,转入心血管内科,等等。
如果发现的疾病属于早期或亚临床期,受检者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这时可以在体检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非药物、非手术的一些治疗。基础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食疗和运动疗法,只要坚持下去,很多早期疾病都可以逆转乃至完全恢复。比如很多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坚持饮食和运动疗法效果就很好。
同时,体检中发现如小的囊肿、结节等问题,它们对身体并没有明显的损害,并且可能会自己消失。对于这类问题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提醒
健康体检五大误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也日益受到关注。虽然很多人都认识到了体检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知识,人们对体检普遍还存在着五大误区。
误区一:对健康状况盲目乐观。很多人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根本用不着体检。但分析数据显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再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年轻人中也存在脂肪肝等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可能引发如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的症状。因此,不管身体状况如何,都应该定期查体。
误区二:只重视仪器检查不在意物理检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检查仪器确实越来越先进,因此很多人在体检时不太在意医生的问诊、触诊。甚至有些人因排队时间过长,会主动放弃一些物理体检项目。但事实上,很多普通疾病都是医生通过物理检查后综合分析才得出结果的。因此,体检中的物理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
误区三:忽视小项目检查。体检中对于主要检查内脏等器官的 CT、 B超和心电图,很多人都很重视。但对于五官、耳鼻喉等小项目的检查,却往往不放在心上。其实,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往往可以通过器官的异常现象揭示大器官的功能状态,比如通过对眼底视网膜血管检查,就可以判断全身血管的变化,进而判断原发性疾病的控制情况。
误区四:体检后不再进行复查。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没有大毛病,就感觉万事大吉了。其实对于报告中的那些小毛病,也不应该忽视,应及时地安排复查。要知道体检检查的范围较广,但针对性却较差。复查时医生会根据检出的异常情况,结合病史,进一步安排有针对性的检查,以便尽快明确诊断,防止延误治疗。
误区五:忽视体检给出的保健意见。通常,体检机构会根据每个人的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预防保健意见。但对于这些意见,很多人往往并不重视,结果就是年年体检,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在拿到体检报告后,对于医生的保健建议一定要认真阅读并遵守,以达到体检的最终目的。